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观点

04版:生活·公益

返回 2023年03月10日

放飞学生思维 课堂更有活力

  张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提示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融入课堂,努力做到多一点灵动,少一点束缚,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各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和需要,学生就不会有自己的思维,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因此,只有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真正的心理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何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究知识。
  例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学生不主动学习,而是教师没有机会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荷兰教育家弗劳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我们称之为“再创造”。数学课中的数学,不是“未完成”的数学,而是“已完成”的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就应当把“已完成的数学”当成是“未完成的数学”来教,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从而也就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就会对学习产生敷衍应付、消极怠工的情绪,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如果自信心强,就会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就是鼓励和尝试成功的体验。课堂上对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勉励;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不能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只能给予激励,特别要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常用以下这些教学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你进步很大,你回答得很完整”“你回答得真好!大家为他鼓掌”“没关系,继续想”“你能再想想吗?”“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的。”“成功了,向你祝贺”“你这个想法不错,继续努力”……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