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文艺·纪事

04版:红色教育

返回 2023年03月07日

春来荠菜香

  单立文
  我的老家仁和爱国村是1953年高密修建飞机场,从城西老刘家村整体搬迁过来的新村,在县城正北五公里,古属百脉湖淤积区。
  村东北是片乱石岗,就当作了村里的坟茔地。三年自然灾害时,每年青黄不接,村里人都到坡里剜野菜充饥,发现少人去的坟茔地长满了密密集集的荠菜。靠着一坟地荠菜,村人熬过了饥饿关。荠菜是爱国村名副其实的“救命菜”。
  我的童年也与荠菜息息相关,留下了厚重的记忆。不必说春天用荠菜蘸大酱下饭的美味可口,也不必说结伙剜荠菜,喂养班里的小兔子,搞勤工俭学。更不必说我生病,吃不下饭,祖母用荠菜做的咸汤,让我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荠菜味道鲜美,《诗经》曰“谁谓荼苦,甘之如荠”。唐诗宋词也有“春来荠香忽忘归”“三春荠菜饶有味”“糁羹珍美胜羔豚”的佳句。
  荠菜是穷人菜,在田边、路旁、院落,到处可以见到野生的荠菜。荠菜貌不惊人,花香难比华贵的花卉,但朴实素雅,却也展现了独具一格的美靥。
  那年村里来了带着个小女孩的知青班主任,住在离我家不远,村里闲置的一间仓库里。小女孩很文静,不哭不闹,却瘦瘦的,令人怜爱,跟着我们一起上课。
  放学后,我不跟小伙伴们在胡同里疯玩,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坟地。淅淅沥沥的春雨,让荠菜返青,长出了一些嫩叶。我用枯树枝剜了两裤兜回家。祖母告诉我,给班主任送去吧,老师是城里人,这个时候乡下也没有什么好菜。
  早晨去上学,我装了半书包祖母摘好的荠菜,站在仓库的门口,老师看到了很高兴,说谢谢你家人,还给老师送荠菜。我说放学后,我可以领着小妹妹去剜更多,我知道有荠菜多的地方。
  下午,我领着小妹妹,剜了一架筐荠菜。老师拍了我的肩膀,夸我真能干。老师的赞赏让我如获至宝,爱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班主任要调走了。我告诉了祖母,送了老师一书包荠菜。班主任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以后种地也要有文化。
  铭记老师的教导,我一路努力考进了山东农业大学,成为班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城安家落了户。
  时光的树叶一茬又一茬飘落,悄无声息。祖母是在初春去世的。记得回老家给祖母上坟,坟地里的荠菜正是最鲜嫩的旺时候。我剜着荠菜,就想到了那年祖母让我给班主任送荠菜的光景,祖母厚道,老师远瞩,不禁泪水盈眶。
  赶早集,偶见菜市场出售荠菜,摘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小扎,一小把,码得整整齐齐,摆在菜摊子上,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坟地里的荠菜,就如怀念那些悄然流逝的往事和亲人。
  春光无限好,遍地荠菜香。周末轮休,与妻骑车到郊区的野地里挖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和煦的春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田埂上,在沟渠边,在麦垄里,在杂草枯叶中,猫了一冬的荠菜带着阳光的温度和清婉的旋律,抽茎开花。一簇簇鲜嫩肥硕,一丛丛棵肥叶嫩,零零落落,连片成茵,青翠的叶茎似乎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跃出,给人以蓦然清新的感觉。
  荠菜拿回家,或炖、煮、炒、烹,或做羹、熬汤、包水饺,其味鲜美,正是童年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