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文艺·纪事

04版:生活·公益

返回 2022年06月21日

父亲为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岳桂荣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1989年,父亲因病去世。
  离别30余年,我总是在不经意中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他对我们姐妹四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想起每年进腊月后的夜晚,他在办公室凝神为全村写春联的场景,想起他教我们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开心,而记忆最深的,却是他对我的“笑脏笑破不笑补”的教育。
  那是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正上着课的父亲被校长临时叫出有事,离开教室时,父亲先让我们朗读课文。刚开始,读书声很齐很亮,透过窗户传到校园。渐渐地,声音开始稀稀拉拉,最终停了下来。记不起是从谁开始的,全班同学开始嘲笑那个总是穿补丁衣服的同学。有的朝他做鬼脸,有的向他不怀好意地笑,一位同学甚至离开课桌过去拉扯他的裤子。他的裤子上打着不少补丁。那些补丁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所用布料有薄有厚,颜色却是一致的深。尽管那个年代普遍存在物质匮乏问题,同学们的衣服大都摆脱不了“老大新、老二旧、老三破、老四补”的命运,但总算还不至于鹑衣百结。那位同学算是例外,他好像每天都穿那条裤子,裤子的补丁越来越多,已几乎看不出裤子原来的模样。
  我起初并不知情,看见大家都在笑,又看到那个被耻笑的同学紧紧拽住裤子的窘迫,便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高,如刚才朗朗的读书声一般远远地飞出了教室。那位同学的头越来越低,仿佛要塞进又窄又黑的桌洞里。父亲推门进来,笑声戛然而止。我看到一向慈祥的父亲变得非常严肃,顿时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因为我和父亲的双重关系,我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场合自己不该参与,为此,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父亲问到我。
  父亲让班长陈述了事情的经过。他并未接着说话,而是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地把双手放到他的双肩,然后对着全体同学说:同学们,经济困难是大家都有可能遇到的事情,不能因为某个同学穿补丁衣服就去取笑他。这位同学的父亲常年生病,家里兄弟姊妹多,造成家里生活窘迫,但这不是他的过错。相反,他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的劲头,并经常在家帮助家人干家务活。即便他的裤子补丁多,但看上去很干净,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应该学习的。
  教室里静极了,只有那位同学轻轻的抽泣声。我感觉脸颊越来越热,一瞬间,我恍惚觉得,同学裤子上的补丁,就像一双双眼睛看向我。等到同学停止抽泣,父亲回到讲台,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一句话:笑脏笑破不笑补。
  回家后,父亲主动跟我谈起此事。他问我:当时你是怎样想的?我说:我看到同学们都参与,我就参与了,但同时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所以又害怕您批评。父亲说:你有害怕之心是对的。但你还应该看到,你怕的不是我,而是对这件事情本身所包含道理的敬畏。以后无论和谁相处,都要首先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不要盲目从众,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质。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成长到今天的我,拥有了对这件事更进一步的分析能力。我觉得,发生这件事有三个可能:第一,可能是同学们纯粹的恶作剧;第二,可能是在我们那个刚刚脱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里,对贫穷的恐惧成为同学们的集体潜意识,通过嘲笑同学来掩盖对贫穷的恐惧;第三,可能是年幼的我们更需要一位领路人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亲无疑担任了这个角色,那位被耻笑的同学也因此有幸没有留下自卑的阴影。
  那节课的内容早就记不清楚了,但父亲的“笑脏笑破不笑补”七个字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一直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同时也会小心呵护他人的自尊。1991年,我主动联系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参加了中国希望工程,资助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尽管我们俩从未谋面,但在近十年的紧密联系中,我深深感受到自我成长和助人成长的快乐。在她参加工作后,我主动终止了联络———她已不再需要他人的帮助。
  2019年,我成为脱贫攻坚战中一名帮扶责任人。第一次入户,我就发现有一个贫困户家庭情况特殊:一名二年级的辍学女孩和爷爷、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患精神残疾,爷爷对生活失去希望,基本靠国家政策维持生活。扶贫先扶志。我先说服爷爷让女孩复学。平日里,将女儿的旧衣服洗净熨平拿去给她穿,将女儿的旧书桌、旧书包给她用,每次入户都送去几本书。春节时,则帮她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看她羞涩高兴的样子。我跟她交流最多的是:衣服旧点不要紧,穿着干干净净就好;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渐渐的,从不主动洗脸的她会主动收拾自己的书桌了,在爷爷说丧气话的时候也能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了。
  父亲用七个字在我心中种下爱与尊重的种子,最终滋养到我及我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