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教育

04版:健康

返回 2021年11月16日

追寻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素养

  张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基本素养,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数学学习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的特点,数学教学如何反映数学的本质呢?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依托原有认识操作中建构概念。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认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设计驱动型评价任务。学生在学习任务中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时,在这一单元中共三个课时,每一课时都设计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学生通过物(数小棒)-形(计数器)-数(数学符号),从直观到抽象,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在进行单元备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数都是数出来的(通过数小棒或花生或豆子等,建立计数单位十和百),会读数、写数,知道数的组成和数序,会用数的组成和数序比较数的大小,并能解决问题,在单元整理时,把评价任务设置成“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100以内的数?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不要说出它,让别人知道你就是在说它,你有几种方法”。以猜数游戏展开,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
  教学过程中,显性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隐性知识在经历体验后获得。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操作实验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指导鼓励。如小组PK加星奖励,颁发一些奖品,“说的很完整,你一定听得很认真!”、“再想想,你一定会有更棒的想法!”这些充满力量的语言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助推剂。
  三、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尤为强烈。小学生大都存在一定的竞争意识,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不断激励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低年级学生一般以“开火车”、“我会说”(小组讨论题目,选出代表并进行讲解)、“你追我赶—1分钟挑战口算题12道”……个人竞赛和小组竞赛,多种比赛穿插,既调动了学生个人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协作意识,实现了学生自我学习、师生学习、生生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课堂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陶行知说:一切生活皆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的追寻数学的本质,给予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整理、提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追寻数学本质,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